跳到主要內容區

 

明尼蘇達大學交換生計畫

 

洪嘉廷 洪嘉廷>>整體而言,這次短期交換最大的收穫是體驗不同的文化背景及氣候環境。就課程內容來說,我認為其深度和廣度與清大的課程差異不大。但或許是因為一學期只有 15 週,所以課程進度上較為緊湊。課堂中教授與學生的互動性較高,教授發問大部分都會有人回答;學生遇到不懂的地方也會立刻提出問題,透過這樣一問一答覺得確實對學習有幫助。或許是從小教育就習慣單方面的接收資訊,而不會深入去思考所聽到的訊息,因此清大的課堂上的學生鮮少與授課教授互動。就這方面而言,他們積極向學的態度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張育菘>>整體美國教育給我的感覺是,他們會幫學生打點好任何事情,像是提供良好的圖書環境、良好的教學品質,把學生照顧的妥當後,剩下就是看各個學生的個人造化,感謝有這次交換的經驗,讓我體驗到另一種不一樣的讀書環境求學氛圍、台灣與美國高等教育的差異性,也深刻體會到兩地大學生生活方式的不同,以及對待教育價值觀的不同,衝擊很大,也對我未來求學生涯有很大的影響。 張育菘
 
馬笠瑜 馬笠瑜>>此次在交換期間選修三門專業課程、一門英文口說課程、兩門體育課。在美國的課堂上, 同學們都很踴躍發問,這點非常激勵我,讓我也學著在有不理解的時候馬上提出問題,一開始會感覺有些彆扭,會覺得自己問的問題應該可以自己找到答案,且由於英語並非母語,有時在表達問題時無法很清楚地傳達,但教授和同學們總是很 =有耐心並且很親切地回答,而我 =在每次的練習中也不斷進步,這對我是很大的鼓勵。還有因為同學們都來自世界各地,因此在討論或是下課時間聊天時,可以認識到各國不同的文化,例如各國的教育方式、飲食、習俗等等,在這樣的交流中,增廣了自己的國際視野和經歷了許多的文化衝擊。
 
呂政祺>>課堂風氣這點是交換時感受到與台灣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明大,學生上課舉手發問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無論是簡單的觀念釐清又或者是自己深入思考後產生的進階問題都敢於在課堂上提出。勇於提問的風氣也促成大家更樂於與別人討論,進而認識班上同學結交人脈,我認為這是大學和研究所一個重要的功能,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能建立起自己的人際網路,否則在如今資訊發達的年代,知識 的傳播大可不需實體的教學。另外,教授與學生的距離也是較近的, 除了課堂上的時常出現的互動問題外,教授更鼓勵大家去參加 office hour 討論上課未釐清的觀念或是作業,而據我所知學生也是踴躍參加,相比在台灣念書時可能整個學期的課都沒跟教授說道幾句話,十分可惜沒有善加利用教授的資源。一位從葉門來的同學說,在我們應該把教授當朋友,沒事就可以去找他們聊天,無論是學術增長或者增加印象都對未來很有幫助。學校也有提供獎助金讓學生每個月約教授一同用餐聊天,促進師生的交流,可見學校對學術人脈的重視。 呂政祺
 

 

 

瀏覽數: